[摘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是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的核心任务,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反复和国际局势复杂多变背景下,高层次外籍人才作为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内涵之一,其引进工作发挥着特定作用。本文通过系统总结中外合作办学一体化外籍人才引进的目标、层次、结构、统筹规划等方面的实践,提出对高校构建外籍人才引进的系统化工作格局和评估体系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等因素影响,教育对外开放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人才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显性指标。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格外的重视人才工作,指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1],强调新时代我国人才工作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实现“天下英才聚神州”[2]。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华近两年呈现紧缩态势,加剧了国内区域间、高校间针对外籍人才的引聘竞争。地方和高校层面出台了各类外籍人才引进政策,通过政策创新先行先试,实现建设人才聚集高地、完善外籍人才停居留政策等改革目标。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至2021年,我国已累计发放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118万份,进一步印证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籍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取得的很明显的成效,体现出“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导向”[3]。
通过分析国家、地方、高校有关外籍人才引进项目和有关政策,“系统性”“体系性”或“集群式”成为引进高层次外籍人才的政策着眼点。顾慧娟等认为高层次外籍人才引进的政策工具对引才主体的用人单位提出了引才工作的重要前置性条件,即是否已具备外籍人才引进的科研平台,是否已具备意向性外籍教师团队,是不是能够为外籍教师团队提供可持续的科研和教学支撑条件等,这一些要素可以整合归纳为高校一体化外籍人才引进工作体系[4]。俞少宾等从在华高层次外籍人才访谈中发现,从目前国内高校的一线教学单位来看,要构建和实现一体化外籍人才引进工作体系是充满挑战性的[5]。“双一流”建设过程中,无论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是提升国际科研合作能力和国际学术影响力,国际师资或国际科研学术团队都是其中的基础要素之一[6]。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是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工作中的规定原则[7][8]。高水平的外方合作机构教师和海外高层次外籍人才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内涵之一[9]。中外合作办学的相关规定对境外合作机构提出了派出少数外籍教师的指标性要求,同时也对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自身聘请外籍教师或国际管理团队提出了要求[10]。这种制度性或指标性的要求为保证和实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约束保障,同时也对合作办学主体引进、使用和管理高层次外籍人才提出了高标准且持续性的“系统性”工作要求。
系统性工作需要有系统方法论作为思想和行动指引。刘军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的直观表现是系统观念,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11]。蔡文成认为纵深发展和深化改革、内外环境变化的统筹应对需要系统观念的指导,需要将系统观念贯穿改革发展的各领域[12]。范冬萍等认为系统论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和丰富了唯物辩证法[13]。鞠俊俊从动态性原则、非加和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系统观的原则,指出系统性观念对于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发挥效能实现目标的重要意义[14]。
在疫情影响下,顾慧娟等注意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因其组织优势和外籍人才资源对于复杂国际局势下外籍师资人才引进的“蓄水池”和“引流”作用[15]。李珂从外国人才柔性引进的角度分析了中外合作办学在“提质增效”背景下发挥人才挖掘和资源利用的实施路径[16]。颜翠英等从国外智力引进的角度在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改革的框架内分析了中外合作办学对引智工作的推动作用[17]。以上这些学者对中外合作办学涉及的外籍人才引进工作多集中于围观具体化工作层面,集中在教育教学或评估考核等工作,较少从高校人才工作和国际化工作的整体全局角度,如推进外籍人才与合作办学工作有机结合,系统分析合作办学对外籍人才引进的独特作用和经验实践。本文通过深入阐述中外合作办学的系统性外籍人才引进工作内涵和实践意义,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者提供决策参考。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把系统观念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揭示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系统性[18]。马克思主义系统观强调要从有机整体的角度定义系统具有的特定功能属性,认为系统是由不同要素在特定关系或结构的基础上组合而成的。系统论是用系统思维来分析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处理好事物发展中的矛盾。系统性思考中外合作办学对外籍人才引进的独特作用,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系统观的整体性和结构性做多元化的分析和思考[19]。
马克思主义系统理论首先强调整体观点,注重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中心进行协调,使局部服从整体,优化整体效果。从系统论的观测体系审视中外合作办学外籍人才引进和管理涵盖了高校教育对外开放的各环节,即“人才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这是一个要素间相互影响的闭环系统。其中,人才教育培训始终是中外合作办学“核心目的”的基础。这个核心目的根植于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可以认为,高校引进高层次外籍人才是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提升人才教育培训质量的有效抓手。而通过人才的引进和交流,实现了知识的跨境交流,促进了科研的深层次国际合作与交流。系统性方法论需要考虑到系统内的影响因素、决定因素、载体依托和支撑资源。如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外籍人才工作的动力是促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是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的系统内影响因素;中外合作办学的目标是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这可以视为系统内的决定因素;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水平发展可以视为系统内的载体依托;各级各类人才引进政策可以视为系统的支撑资源。简而言之,系统论视域下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外籍人才引进和管理工作是一个整体且动态的系统,与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人才教育培训质量、加强科研国际合作是互为相关且有机互动的关系。
结构性是系统论的重要论述之一,其强调系统通过各个层级组成,各个层级具有不一样的功能,分析系统内各结构层级的功能作用,可以清晰勾画出系统内层级维度。从系统结构性视角分析中外合作办学一体化外籍人才引进,可以从“高校-办学主体-外籍人才”三个层级进行构建,即高校设计对外开放(包括中外合作办学和外籍人才引进)的总体发展目标和方向;办学主体将高校办学目标解构为具象的外籍人才引进工作;外籍人才作为引才政策客体和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主体,实际参与中外合作办学一体化外籍人才“引育用评”工作。从结构性角度分析,结构内部不同主体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差异,对一体化引才目标的实现有着逻辑性关系,一体化外籍人才引进工作的顶层设计和实际落实,呈现出的是“高校对外开放战略的清晰设计-中外合作办学主体单位的路线实施-外籍人才引进的资源配置和管理能力”的体系框架。针对这种系统性结构,应形成系统的一体化外籍人才引进工作体系框架。结构内各层级之间通过政策、资源、实绩等要素相互影响,呈现出“战略目标-引才政策-人才成果”间的互动。
在马克思主义系统论视域下,中外合作办学一体化外籍人才引进工作体系和能力建设是系统内各要素、各层级相互作用、相互管理的逻辑整体,大多数表现以下特点:
立德树人、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人才教育培训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一体化外籍人才引进的根本目标,将人才引进工作内化为办学主体办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将人才工作和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协调与平衡发展作为中外合作办学长期稳定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系统整体维度观察,只有维持系统内总体协同,系统的功能性才能持续保持。在高校推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资源的投入总量是相对恒定的,人才教育培训与人才引进两项工作则须保持总体协同,强化两项工作的互补与支撑作用。从系统的结构维度观察,总体协同发展能轻松实现不同结构间的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解决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在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过程中,办学主体的资源倾向性决定了办学中各项事业的发展状况,需要充分认识到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抓手即是高层次外籍人才引进。因此,将人才工作协同考虑到办学总体性工作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得和分配成为高校学科发展和提升人才教育培训质量的重要支撑。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能力是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组织行为的综合能力,这这中间还包括课程设置、人才教育培训规划以及更重要的教师资源有机整合。根据马克思主义系统理论,系统内要设置清晰明确的目标,从而使目标传至系统内各个层次。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系统内各层次在运转中,都应时刻围绕着实现系统总体目标。从整体看来,在中外合作办学活动中,外籍人才的引进是系统工作中的一个环节和层次,这项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围绕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从具体工作事项来看,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能力在办学过程中体现为中外教学管理的融合、中外教学团队的融合、外方教育资源转化、中外合作办学治理能力建设等,其中一个重要牵引能力,即引进高水平优质师资的能力,包括引进高层次外籍人才的能力。
提升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外籍人才能力的重点是,与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能力间的集成统一。习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确指出,加大人才对外开放力度。强调人才自主培养,绝不意味着自我隔绝。要结合新形势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坚持全球视野、世界一流水平,千方百计引进那些能为我所用的顶尖人才,使更多全球智慧资源、创新要素为我所用。马克思主义系统理论认为,各要素组成的整体,具有不一样于各要素简单相加的新特质。据此,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外籍人才引进工作中,决不能简单将其与办学整体工作和任务目标切割分裂,要树立大局意识,加强全局性谋划,将引才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师资配比、资源转化等各项工作中,使合作办学本身的系统目标获得最佳效能。例如,中外合作办学主体要注意发挥自身对于外籍人才引进的优势,注重对合作院校及外籍人才信息的收集工作,加强与合作院校就外籍人才引进的沟通协作,实现“借力使力”,通过合作院校的筛选更精准高质量地引进高层次外籍人才。此外,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管理团队应将外籍人才管理与本土人才国际化管理能力提升相结合,真正通过“一体化”治理能力,构建中外团队和人员管理的国际“趋同化”治理体系。
综上所述,中外合作办学一体化外籍人才引进工作体系与能力建设具有高度的系统特性,需要高校作为办学资源分配主体的发展的策略目标设定、合理资源配置等作为支撑。只有高校和合作办学主体单位优化一体化外籍人才引进体系,才能助力合作办学机构(项目)一体化国际化办学能力的提升。一体化外籍人才引进体系和一体化国际化办学能力是统一的整体关系,是高校国际化办学目标、体系和能力的有机统一。
当前,我国高层次外籍人才引进工作的体系和能力建设依然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个体、轻团队”“重称号、轻潜质”等问题,存在战略布局与实际执行协调不足、政策资源与转化到位不相称、团队集成引进效应不显著等现象。因此,应将马克思主义系统论方法运用到外籍人才引进工作中,着力解决好目标设定、政策布局、结构设计、评价体系建设等路径问题。
(一)系统优化以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为导向的一体化外籍人才引进工作体系和能力布局
强化一体化外籍人才引进的前瞻引导性。在新时代,坚持好、运用好系统观念要求我们开展工作要加强前瞻性思考。为此,中外合作办学主体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总体目标,实现外籍人才引进工作与其他工作协同互动,使一体化外籍人才引进符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面对“两个大局”,合作办学主体要充分的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文交流特色与优势,在挑战中思考机遇,将合作办学对引进外籍教师的指标要求转化为对外籍人才的“引流”与“吸纳”,分析引才工作面临的不利局面和有利因素,因势利导,将人才引进紧密结合人才教育培训和学科建设,努力在国际形势等不利局面中育先机、开新局。
完善一体化外籍人才引进工作体系,提升一体化引才工作谋划全局性。中外合作办学一体化外籍人才引进是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高校国际化办学的战略背景下开展的,是办学主体与母体高校适应教育发展规律,为实现人才教育培训质量提升战略任务而搭建的工作框架。因此,应将“一体化”意识深入落实到外籍人才引进工作中,提升引才的精准性和针对性。运用系统观念,要求办学主体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善于把外籍人才引进工作放到高校人才工作和国际化工作的大局中定位思考,把高校关于人才工作的战略部署同合作办学主体的工作实际有机结合。在具体的外籍人才引进工作实践中,应采取需求导向、办学主体主导和国际惯例为参考,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改革”与“特区”优势,解决校院两级在人才引进工作中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障碍,将引才工作从“任务完成”的被动式推进,转化为“能力建设”的主动式行为。
健全优化高校有组织的国际合作交流与外籍人才引进总体布局,提高一体化建设组织的结构性。高校应将外籍人才工作、国际化工作定位于其整体战略规划和学科发展,组织协调各类学科发展资源要素,形成科学、合理、高效、有组织且有重点的外籍人才一体化发展体系,结合中外合作办学主体的办学优势,实行差异化国际合作交流工作格局和外籍人才工作布局,深化专业融合和跨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加强外籍教师团队与中方教师团队的教学与科研交流,加强外籍教师团队的科研融合,重点支持与强化外籍人才引进的国际科研合作导向,构建人才引进-国际科研-学科发展的国际合作与人才引进一体化工作体系。完善国际科研合作助力学科发展、强化外籍人才“引育用评”全链条管理,形成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人才教育培训质量提升的中外合作办学新格局。
加强高校人才工作的跨学科和有组织引导,提高一体化外籍人才引进与使用的资源集聚。高校作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的法人管理单位,应通过职能部门、办学母体院系的协同联动,推动各类资源要素的集中协调,健全办学工作流程,优化涉及中外合作办学外籍人才引进与使用的过程中的全链条管理服务体系。高校牵头组织引导,强化部门间协作配合,完善管理服务建设,引导外籍人才参与科研与教学融合发展,实现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工作与办学工作的一体化发展。
推动“引育用评”全链条外籍人才引进与管理工作衔接,实现政策资源要素重点聚集。高校在提升和扩展合作办学的办学专业和层次时,应充分的利用和发挥学科优势的有关政策规划、平台、计划项目,鼓励和督促相关学科专业推动合作办学申建,引导各类政策资源要素有效服务合作办学及其外籍人才引进和管理使用;利用合作办学的国际化办学先天优势,促进外籍人才引进的溢出效应,带动合作办学承办学科专业的人才工作和国际科研合作;发挥合作办学的国际化办学环境优势,带动国际化办学氛围营造,打造国际化人才发展品牌,以国际通行人才发展、人才使用和人才评价标准,推动高校人才管理评价改革。
打通外籍人才引进和管理评价环节,促进教育资源与管理资源的互补支撑。发挥管理服务职能部门的协调联结作用,实现高校管理服务部门的政策资源与合作办学教学资源一体化配置。在管理部门和办学主体的供需对接方面,聚焦中外合作办学主体的实际的需求,建立人才需求引导、管理部门主导、办学主体为主的工作模式;在政策利益分配方面,破解政策资源分配不均衡难题,提高政策效益,特别是发挥有关人才计划项目政策效能,调动用人主体单位项目申报的积极性。
着力推进人才工作与合作办学工作融合发展模式,提升一体化外籍人才引进管理上的水准。中外合作办学一体化外籍人才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涉及合作办学主体单位,也涉及与高校内部不同管理职能部门的协同。以外籍人才引进为例,应以办学主体的具体学科发展为牵引,选准引才目标,找准学科国际科研合作突破口,推动更多高层次外籍人才落地,形成高层次外籍人才集聚地,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示范引领效应。以合作办学机构的国际化人才工作体系带动学校人才工作综合发展,围绕重点优势学科汇聚各种政策资源,着力加强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外籍人才,申报有关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参与相关国际科研合作平台申报和建设工作,带动合作办学相关专业学科发展,打造具有合作办学特色的人才高质量成长和发展环境。
加强高校管理服务部门综合协调职能建设,提供一体化外籍人才管理服务所需的适应性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一体化外籍人才引进管理服务工作不能仅依靠办学主体自身,还需通过办学主体与高校管理职能部门、办学单位学科专业母体教学科研单位之间的沟通合作,充分的发挥多元参与主体的信息、政策、资源优势,整合管理群体势能,将政策资源的集中适应性反映出来,高质量推动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高校内部的管理职能部门应通过自身能力建设,认识到中外合作办学外籍人才引进工作对高校整体人才工作、教育教学工作和国际科研合作工作是一种正向赋能,应通过配合和促进合作办学的相关改革举措催生综合改革,优化管理服务流程和环节,实现服务前置和目标导向的多元管理服务主体动态组合。将各部门掌握的有利政策资源和平台项目等集中到合作办学,形成效能合力。针对合作办学的不同引才需求和专业学科发展需要,适时调整相关管理服务措施,配合办学主体做好政策支撑和管理辅助。
外籍人才的“引育用评”是一个有机整体和全链条管理服务的过程体系。中外合作办学按照相关规定要求须对办学情况做年度公示。因此,具有中外合作办学特点的外籍人才评估体系对办学主体的人才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管理职能部门应与中外合作办学主体协调配合,将对外籍人才的评估融入工作任务指标设定、过程性评价、科研教学参与程度等环节,对外籍人才成长趋势做预测分析,有效判断外籍人才的职业表现。在外籍人才的岗位目标任务设定方面,应精准把握高校整体人才战略目标定位与合作办学机构(项目)所涉专业学科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将科研和教学的资源承载情况与人才发展做综合考虑。在考核评价的具体推进中,应考虑过程性动态评估和成果性评价,系统评价外籍人才相应岗位任务目标的完成情况,准确查找出外籍人才的不足与瓶颈。
中外合作办学外籍人才评价标准体系应拥有相对应的办学特点,精准把握合作办学的导向和趋势。简单照搬一般性人才或教师评价体系对中外合作办学外籍人才的评估考核具有现实挑战性。中外合作办学所引进外籍人才的聘用身份具有多重复杂性,其承担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实践等必然有跨“中外”高校的“跨机构”特点。因此,高校管理职能部门和中外合作办学以系统性观念全局把握中外合作办学外籍人才特点,科学制定评估考核指标体系,有效反映合作办学外方高校的教师评价体系,设置具有合作办学特色、国际化办学代表性和导向性的考核指标,有效评估外籍人才的整体水平。针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外籍人才,其考核主体应以办学主体单位为主,将定性与定量指标结合,综合反映外籍人才的科研教学过程性表现和代表性成果,针对合作办学机构(项目)的重要办学事件和节点及关键性科研项目等内容,科学选择评估方法,精准把握中外合作办学特有的“跨机构”“跨文化”评估特点和难点,构建一体化评估体系。
强化外籍人才的“溢出效应”,提升中外合作办学人才综合管理服务能力。中外合作办学一体化外籍人才引进和管理工作体系与能力建设成效最终体现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因此,外籍人才的考核评估成为检验其“溢出效应”的显性指标。合作办学主体应设置相应的“溢出”指标和要求,对人才教学质量提升、教育资源引进、科研协作融合等方面提出任务要求,最终通过指标和任务的设定,将外籍人才的综合效能运用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同时服务于学科专业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一体化外籍人才引进和管理服务体系的构建,旨在有效集聚高校办学资源和政策效能,为实现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有力支撑。加强中外合作办学一体化外籍人才引进和管理服务体系与能力建设,应精准把握高校作为法人主体与合作办学主体单位的关系,以“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为抓手,积极地推进人才工作一体统筹,政策资源综合运用与分配,实现高校人才工作和中外合作办学外籍人才引进的综合推进,将中外合作办学的外籍人才效能“溢出”,提升高校整体国际化办学能力。(作者杨帆系西南交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外专与引才引智办公室主任,助理研究员;任新红系西南交通大学党委组织部正处级组织员兼纪检监察员,副教授。本文基金项目: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重点研究基地2022年度项目“疫情影响下高校外籍教师身份认同与心理调节研究”[项目批准号:XLJKJY2243B],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新形势下四川引才引智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2021JDR0056])
[2]习.努力变成全球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J].求是,2021(6).
[3]刘垠,刘传书.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第二十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线开幕[EB/OL].(2022-8-30日).
[5]俞少宾,蔡伦,施徐蔚.外国高层次人才满意度影响因素探析——基于23位在鲁外国高层次人才的结构化访谈[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21(03):1-10.
[6]王松良,叶玲娟,雷妤,王灿雄,张荣霞.“双一流”大学师资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2,11(02):45-49.
[7]李志鹏,高世全.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校国际化发展实践探索[J].神州学人,2022(7):44-49.
[8]余武明,沈胜林.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09):58-60.
[9]林金辉.以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N].中国教育报,2022-3-31(09).
[13]范冬萍,陈林昊.系统论是系统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桥梁——评《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J].系统科学学报,2022,30(01):7-10+22.
[16]李珂.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河南高校外国人才柔性引进实施路径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21,(16):8-11.
[17]颜翠英,马媛,李石君,王晨,郝雪.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智力引进创新机制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20(02):136-140.
[18]魏宏森.坚持系统观念就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观,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J].系统科学学报,2022,3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