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肥工业通过不断调整,化肥行业整体进入高效、绿色、智能发展阶段。我国是世界化肥生产和使用大国,但在化肥品质上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尚有较大提升和成长空间。当前,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逐步扩大,化肥产业面临较大的能源、资源、环保、政策约束,如何有效提升化肥、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是目前国内化肥行业面临的发展课题。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智能化、大数据在化肥行业的运用不断深入,要素趋动向创新趋动转变成为必然,需要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实现综合成本下降,提升产品竞争力。作为介于化石能源与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之间的低碳清洁能源,天然气碳排放量低于煤炭、石油,将在改善空气质量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现实途径中发挥巨大潜能,为天然气化工公司能够带来重要机遇。随市场对高效化肥产品助力粮食安全需求的进一步增大,化肥行业需求稳步回暖以及国家环保政策持续加强,企业将逐步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趋势转型。在此过程中,企业规模化、绿色环保、低能耗发展成为趋势。随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的提高,健康生活意识逐步的提升,对高端蔬菜、水果等的需求日益增加,为化肥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种适用于经济作物的化肥产品应运而生,生物肥、有机肥、菌剂肥、全水溶肥使用量逐步提升,推动传统化肥全面走向更高效、更加环保、功能多样的复合型发展之路。
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具备极其重大作用。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化肥保供成为保证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2022年6月,习在川考察时强调,要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先后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提升粮食产能”作为重要任务。为了确认和保证粮食生产,国家将化肥等农资纳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生活物资保障范围,建立保供运输绿色通道;各部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稳价保供政策,优先保障国内重点化肥企业的用能指标,保障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同时确保原料及化肥运输配送畅通,从化肥供给所有的环节入手,缓解市场压力。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我国化肥产业的转型发展,一方面仍将引进吸收国外先进设备与技术,另一方面将持续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推动化肥产业向多元化发展。未来肥料企业也将通过大数据对当前农业种植的分析,研发推广更具针对性的产品,实现市场突围和份额突破,同时需要改变传统营销思维,在提供优质高效产品的同时,辅以完善配套的农化服务,提升使用者真实的体验,提升农民种植过程中的抗风险能力。化肥企业将从单纯的生产者、销售者,转变为农业产业链的参与者,通过自建或合作,建立完善的从源头种植到农产品营销售卖的产业链体系,从单一的化肥销售转变为差异化、个性化的作物营养解决方案提供商,将健康低盐、土壤改善、环保营养理念运用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上,形成全方位的作物营养解决方案,造福国家农业种植。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深水区,绿色生产与零排放,养分精准添加及利用等将促进绿色农业的升级发展。化肥产品从单一提供氮磷钾三种养分产品升级发展为附加土壤改良、长效低污染、添加作为增效剂和有益微生物菌类以及中微量元素的多功能增效肥产品,通过优胜劣汰,资源进一步集中,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格局;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发展,化肥产品销售将突出农业生态环境需求到农机农艺、作物营养方面配套服务和减施增效、土壤改良、绿色发展等方面提升化肥产品生命周期,逐步提升农化服务水平和一体化营养解决方案。未来,绿色健康环保肥料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速溶与长效有机结合、土壤优化等功能性高效生态肥料将拥有巨大发展空间。
随着国家对化肥减施增效、提质增效政策持续落地,公司一方面着力提升传统化肥在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的基础特性,继续强化复合肥产、供、销、研一体化管理,提升内部管理效率;另一方面持续加大与张福锁院士团队、农业院校和专业机构合作,通过产供研销等环节的统筹发力,借助套餐肥、专用肥,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肥效使用率,提高作物品质。报告期内,通过与张福锁院士团队、中国农科院、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科院等合作,在化肥提质增效上下功夫,进一步深化间套作专用肥开发,陆续推出豆类专业用肥、茶叶专用肥、柑橘专用肥等功能型复合肥,以及多肽尿素、海藻酸尿素、黄金舦尿素、螯合锌钾硼增效尿素等。随着产品丰富和升级换代,促进了大田作物、经济作物营养套餐解决方案的优化,为美丰复合肥的升级换代打下了坚实基础;借助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延伸,与院士团队等多方合作,在酒粮科技小院、柑橘科技小院、蔬菜科技小院的基础上新增茶叶科技小院,逐步加强“产学研销用”五位一体市场管理机制,充分的利用相关要素资源配套,创新营销模式,从单一的生产型企业向生产、服务相结合的综合型企业转变。同时,“美丰快贷”贴心服务升级至 3.0版本,进一步强化绩效费用包干提成与宣传促销有机结合;深化ODM、OEM合作模式,完善营销网络建设,慢慢地增加与大型农资企业合作,实现强强联合。在充分的利用尿素、复合肥主流产品的同时,通过贴牌生产销售有机肥、微生物肥、水溶肥等,不断丰富产品系列。2023年,公司将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整合内外部资源,提升产品质量和销量。同时积极接收市场反馈,加大研发力度,对现有产品优化升级,提升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
近年来国家相关减施增效、提质增效、改良升级等政策持续落地,有力推动了化肥行业新格局的构建。报告期内国家出口法检政策的实施,对化肥企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求化肥企业通过苦练内功、优化成本和产品创新来赢得市场。
近年来,我国三聚氰胺产能增长迅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三聚氰胺生产国。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三聚氰胺分会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三聚氰胺生产企业有20家,拥有三聚氰胺装置53套,设计总产能近200万吨。2022年三聚氰胺全国总产量约145万吨,国内实际消费量不足95万吨,供需矛盾较大,国内需求减弱,受国际市场支撑,出口量有所增长。目前国内在建三聚氰胺产能近60万吨,预计未来产能过剩会越来越明显,市场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
三聚氰胺的应用大多分布在在作阻燃剂、改性剂和化工中间体生产聚胺树脂等方面。公司三聚氰胺装置采用第三代气相淬冷法生产的基本工艺,以尿素为原料生产三聚氰胺产品,装置尾气送硝铵装置联产硝酸铵。报告期内,公司三聚氰胺装置运行稳定,安全环保达标达产,产品质量持续提升。装置生产的基本工艺、上下游产业链、经营模式未出现重大变化。
2022年,公司加强三聚氰胺装置的运行管理,降低装置消耗,提升产品质量,产品产量和质量均创历史最佳。同时加大销售力度,实现三聚氰胺产品满产满销,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新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政策对三聚氰胺行业的重大影响
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坚持源头防治、综合施策、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城市大气质量达标管理,推进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10%,有效遏制臭氧浓度增长趋势,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随国家监督管理力度加大,监管手段慢慢地增加和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必将促进车用尿素市场更快发展。
据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全国车用尿素销量约256万吨,2022年销量约325万吨,预计未来市场饱和量约750万吨。由此可见,车用尿素行业仍处于成长上升阶段。
自2013年柴油机动车推行国四排放标准以来,达到国四排放标准的催化还原剂车用尿素随之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一是随着环保监管趋严,国六排放标准全方面实施,市场需求持续攀升,产品逐渐向高品质、大品牌方向发展;二是随国家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国民环保意识慢慢地加强以及消费认知升级,车用尿素市场仍将处于持续增长阶段;三是供应方式将进一步由高成本小桶需求向低成本加注站模式转变。
(3)新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政策对车用尿素行业的重大影响
车用尿素国家标准 GB29518-2013《柴油发动机氮氧化物还原剂尿素水溶液(AUS32)》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标委于2013年5月7日发布,2013年7月1日实施。2014年11月4日出台的《柴油发动机氮氧化物还原剂尿素水溶液生产制造条件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明确了执行标准、对象及责任,并对生产制造企业应具备的条件、产品要求、标识标志发布和管理以及监督管理进行了严格限定。
自2021年7月1日起全方面实施国六a排放标准,2022年12月1日起实施《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标准》;2023年7月1日将开始全方面实施国六b排放标准。新的排放标准出台,将促进车用尿素使用量的不断提升。
公司是国内车用尿素行业进行全国布局的主要生产企业之一。除四川美丰外,目前国内较早专注车用尿素且规模较大的企业主要有:中国石化、中国石油、江苏可兰素、辽宁润迪等。
一是发挥国企品牌效应,持续抓好宣传推广;二是抓住行业发展机遇,与大型整车制造厂、物流集团、连锁加油站等集团客户建立紧密合作伙伴关系;三是深挖国内空白市场,提升公司车用尿素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四是加强与政府监督管理的机构、行业协会的沟通互动,一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2021年以来,硝酸硝铵行业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组织生产、积极进行安全整改、加大开拓下游需求,行业产能结构优化成果显著,产业规模趋于合理,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企业经营情况逐渐好转。目前各生产企业产能总量约1100~1200万吨,实际年产量约550~650万吨。产能和实际产量均比上一年度有所下降。
公司拥有年产 20万吨硝酸、25万吨硝酸铵的生产能力,是全国十大硝酸铵生产企业。公司稀硝酸装置采用双加压法生产的基本工艺,以液氨为原料生产稀硝酸,供硝酸铵装置生产硝酸铵产品;硝酸铵装置采用常压中和法生产的基本工艺,以稀硝酸、三聚氰胺尾气为原料,生产的硝酸铵一部分作为产品营销售卖,另一部分作为硝基复合肥原料。报告期内,公司硝酸硝铵装置运行稳定,安全环保,达标达产,产品质量持续稳定。装置生产的基本工艺、上下游产业链、经营模式未出现重大变化。
为深刻吸取黎巴嫩贝鲁特“8-4”重大爆炸事件教训,国务院安委办和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明确要求将硝酸铵按爆炸物质来管理,尽量增加液体硝酸铵销量,减少结晶硝酸铵销售。国务院安委办印发《关于开展硝酸铵等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隐患第三轮专项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安委办〔2020〕5号),要求落实硝酸铵生产企业“一企一策”“五类企业”隐患自查,并对重大危险源开展消地联合督导检查。
按照“一企一策”要求,公司制定了整改方案,利用事故后果法做评估,将结晶硝酸铵中转库储存量降低至 100吨,增加复合肥产量调峰,对液体硝酸铵库区进行了扩容改造。
公司硝酸铵隐患治理项目已于2022年5月试运行,年底通过了安全评价。该项目建成后,可在满足加大液体硝酸铵销售的同时,降低结晶硝酸铵储存量,且在硝基复合肥装置出现异常时可起到调峰作用。
目前公司生产的液体硝酸铵浓度已由90%-95%降低至91%-93%,符合国家应急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关于逐步加强硝酸铵管理的通知》(应急[2021]64号)文件要求。
据统计,2022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3663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7%,但国内LNG市场行情表现强势,全年均价同比上涨38%,呈现历史以来最高价格水平,且淡旺季特征持续弱化。受国际局势影响,国际天然气行情大面积上涨,流向欧洲的LNG资源快速增加,国内LNG进口量一下子就下降,接收站LNG槽批供应量869.37万吨,同比减少超过58%。在供给侧失衡以及高行情的影响下,国内LNG价格一直处在高位。国内需求端受高行情及其他因素影响,全年总消费量同比下滑,2022年交通用LNG消费量1360.18万吨,同比减少137.02万吨;城市燃气LNG消费量 593.33万吨,同比减少233.44万吨;工业用LNG消费量 833.66万吨,同比减少 572.65万吨;发电用LNG消费量47.99万吨,同比减少 13.11万吨。虽然2022年各消费端均出现负增长,但受高行情等因素影响导致运输需求减少,行业稳步发展的基本面没改变。一是中国LNG工厂产量为1976.60万吨,同比增加13.07%。报告期内,四川区域上游新投入产能继续保持正增长,日均产能约800万方,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高于2021年约720万方的日均产能,四川天然气供给侧资源优势显著;二是从全国消费结构占比看,2022年LNG交通用气占比提升,同比提升8.49%,车用市场的刚性需求能力较为凸显,且因高价减少的工业增量市场在未来国内经济提高速度较好的预期下,工业用LNG的需求表现或将好于2022年;三是行情方面,预计2023年全年价格同比去年将有所下跌,但依然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从国际宏观情况看,2023年上半年原油价格依然高位运行,LNG长协进口价格也将在此影响下保持比较高水平,进口LNG成本将维持在较高水准。此外,2023年欧洲依然较大的LNG采购需求,将会影响国内的供应面,带来一定高位运行的行情基础。
随着“十四五”中国能源结构逐步优化,LNG将成为中国天然气市场应用的主要方式。结合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国家产业支持政策、当前投产LNG项目产能状况,以及下游领域对LNG的需求拉动,行业需求将呈恢复增长态势。一是作为石油的首选替代能源,LNG具备供应灵活便利的特点,可市场化程度较高。在全球碳中和及国际秩序深度调整背景下,未来国际天然气价可能长期保持韧性;二是从国产LNG供应上来看,2023年预计新投产或扩能LNG工厂的产能总和为2540万立方米/天,国产LNG的产能将会促进扩大。此外,随着设备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偏远井的撬装利用持续不断的增加,都将为国产LNG上游气源的稳定供应提供保障,将使国产LNG凭着稳定保供的优势在整体供应中占据更多的比例;三是川内需求侧继续保持增长。2022年四川已投运加气站196座,加气站数量同比增长率超过50%。但与《四川省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布局方案(2021-2025年)》新建加气站504座的规划相比,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四是川气供应半径显著增大。受国际宏观局势影响,2023年全球LNG供应紧张局面恐难有大的改变,国内LNG进口槽批出货量较难出现大幅度增长,川气外输供应量或依然保持较大占比。
四川天然气的资源优势将为LNG发展提供有利支撑。“十四五”期间,四川LNG供应端将步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阶段。需求端,2023年同比或有某些特定的程度增加,不过基于LNG经济性的影响,增幅或许不会很大,但同比2022年将有所提升。
(3)新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政策对液化天然气行业的重大影响
公司控股的四川双瑞是西南地区最大的LNG产销企业之一,在西南区域LNG行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影响力。
一是维护现有市场的基本面,确保渠道稳定;二是扩大贸易销量,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加速推进渠道建设,完善销售网络,提高行业影响力;三是着力推进终端项目开拓,促进产业链协调发展;四是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改革关键性政策将不断落地实施,公司将紧跟政策导向,不断挖掘业务发展潜力。
中国是世界包装制造和消费大国,塑料包装在包装产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已超过30%。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塑料制品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显示,近年全国塑料制品产量波动明显,2022年全国塑料制品产量 7772万吨,同比下将4.3%。
目前我国塑料包装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塑料包装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国内不仅大小工厂林立,企业还直面国际同行的竞争。目前国内包装行业大致可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为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营业收入20亿元以上;第二梯队为行业内主要竞争者,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第三梯队是行业中坚力量,营收1.5-4亿元;第四梯队为广大中小企业,产能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产品偏向低端。
随着产业政策的逐渐完备,有力促进了行业健康发展,推动了市场规模回升。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性预测(行业以5%的增速发展),至2026年,我们国家包装行业销售规模有望达到1.3万亿元左右,包装行业将继续保持良性发展。我国包装行业未来将朝着个性化、整体性、系统性和绿色环保、智能化方向发展。一是行业将进一步向个性化发展。随市场饱和度的增加,品牌产品逐步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如何在产品质量领先的同时在包装上也能体现出品牌价值,成为市场对包装行业的新要求,单纯的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会逐渐感受到市场的压力,而差异化、个性化的包装会成为发展的新趋势;二是行业向整体性、系统性方向发展。随市场的成熟,包装领域不再是一个个单一包装方法的叠加,客户往往要求包装公司可以提供诸如降本减费、提质增效的完整解决方案;三是绿色包装将成必然趋势。2020年初,国家发改委与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逐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提出加强可循环、易回收替代材料和产品研制,降低应用成本,有效增加绿色产品供给。绿色、低碳、环保是我国“十四五”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全球包装行业的发展的新趋势,研究推广符合环保要求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是我们国家包装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四是生产流程自动化、智能化。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我国制造业产业体系的升级调整,通过计算机辅助的全自动化生产线正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自动化生产技术的普及极大缩短了生产周期,提升了生产效率,从而满足最大化效益、最低化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的目的。塑料包装行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将是行业的发展趋势。
(3)新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政策对包装制品行业的重大影响
塑料包装在我国已有较长发展历史,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链。从塑料包装的产业政策历程来看,绿色和环保一直是塑料包装行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国家出台的塑料包装行业政策扶持与引导是塑料包装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近年来,政府及主管部门相继出台《绿色包装评价方法与准则》《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关于积极地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等政策,进一步引导塑料包装行业向高端智能、绿色环保、可循环方向转型发展,鼓励绿色包装产品及服务为行业发展的重点。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发布的《塑料加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提出,“十四五”期间,塑料加工行业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围绕“五化”(功能化、轻量化、精密化、生态化、智能化)着力,为塑料加工业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支撑,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出贡献。同时提出,要把强化创新体制建设、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坚持“五化”技术进步方向、促进集约化发展、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多层次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作为“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
2020年初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逐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明白准确地提出了逐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时间表: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区、领域禁限生产、销售和使用部分塑料制品;2022年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2025年塑料制品全环节管理制度建立,塑料污染得到一定效果控制。各省市陆续推出限塑禁塑时间表。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自2021年1月 1日起,部分城市率先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等措施,“禁塑令”进一步升级。从“限塑令”到“禁塑令”,在政策层面为绿色包材提供了发展契机。
公司从事塑料包装生产已有30余年历史,拥有省级名牌产品“建华”牌塑料编织袋,是《包装用多层共挤重载膜、袋》(BB/T 0058-2011)行业标准的制订单位。2022年,在中国包装联合会组织的评选活动中,高分子公司进入中国包装行业塑料包装50强,行业影响力不断扩大。
公司聚焦绿色包材、功能性包材,2021年启动年产3万吨包装材料产能的高分子材料产业园项目建设,项目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技术支撑、高效率运作”总体要求,引入国内外自动化生产线,打造现代高分子材料产业园区。2022年公司扎实推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园项目建设, 国产CCP膜材生产线年顺利进入试生产阶段,其余进口生产线月前陆续进入试生产。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营业业务为尿素、复合肥、车用尿素、三聚氰胺、硝酸、硝铵、包装塑料制品及LNG(液化天然气)等产品的制造与销售。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体业务及经营情况分析如下:
(1)基本的产品及用途。公司尿素、复合肥属于化肥类产品,用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农业生产力。报告期内,公司生产尿素42.67万吨,复合肥30.07万吨;销售自产尿素36.27万吨、复合肥32.76万吨。
公司现有产品能满足多种区域、不同作物在各阶段的营养需求,适用于大田作物和经济类作物,其中大田作物主要以小麦、水稻、玉米、油菜等作物为主,经济类作物主要以蔬菜、果树、中药材、花卉等作物为主。尿氯基复合肥大多数都用在大田作物,以底肥、追肥施用为主,尿硫基、硝硫基复合肥大多数都用在经济类作物(蔬菜、果树、中药材、花卉等),尿硫基复合肥以底肥施用为主,硝硫基复合肥以追肥施用为主。公司尿素产品主要作为各类作物追肥施用。
(3)上下游产业链:上游产业为合成氨,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合成氨;尿素产品大部分为农用尿素(含多肽尿素、海藻酸尿素、聚谷氨酸尿素等多功能尿素)外销;下游产业主要为AUS32专用尿素、车用尿素水溶液生产、尿基复合肥和三聚氰胺的原料供给。
(4)主要经营模式:包括全国范围一级经销商渠道代理销售模式和部分计算机显示终端直销模式。
(1)基本的产品及用途:柴油车尾气处理液(国内俗称汽车尿素、车用尿素溶液),是一种以高纯度尿素和超纯水为原料配制而成的,尿素浓度为 32.5%的尿素水溶液,其大多数都用在配有SCR(车用选择性催化还原尾气后处理系统)的乘用车、商用车和重型卡车非道路等使用柴油发动机的车辆,是SCR技术中必须要用到的消耗品,车用尿素在SCR系统中与催化剂一起将柴油发动机排放的有害的氮氧化物转换成无害的水蒸气和氮气,以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的尾气污染物排放。车用尿素为消耗品,平均消耗量一般为柴油使用量的3-5%。报告期内,公司生产车用尿素22.24万吨,销售21.98万吨。SCR系统包括尿素罐(装载尿素液)、催化反应罐;SCR系统的运转是:当行车电脑发现排气管中有氮氧化物(有害化学气体、须被净化)时,尿素系统自动喷出尿素液,尿素液和氮氧化物在SCR催化反应罐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变成无污染的氮气和水蒸气排出烟道。如果不装载车用尿素液或纯度不够或质量伪劣,都可能会发生车辆减速甚至无法行驶。同时,质量伪劣的尿素液会污染SCR催化罐的催化剂,导致非常严重损坏。
(3)上下游产业链:上游产业链为生产原材料AUS32专用尿素的相关这类的产品,如天然气,和产品外包装材料。下游产业链以国内市场为主,国外市场为辅的柴油机相关联的所有设备用户。
(4)主要经营模式:包括全国范围一级经销商渠道代理销售模式、销售部分计算机显示终端模式以及委外加工模式。
(1)基本的产品及用途:三聚氰胺,俗称密胺,白色单斜晶体,几乎无味,微溶于水,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物,以尿素为原料生产,被用作化工原料,不可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三聚氰胺是一种有机化学中间品,大多数都用在与甲醛缩合,制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氨基树脂的一种)。公司目前拥有年产三聚氰胺 5万吨的产能,2022年公司生产三聚氰胺5.25万吨,销售5.26万吨。
三聚氰胺集中在作阻燃剂、改性剂和化工中间体生产聚胺树脂等方面,普遍用于塑料及涂料工业,也可作纺织物防摺、防缩处理剂,其改性树脂可做色泽鲜艳、耐久、硬度好的金属涂料,还可用于坚固、耐热的装饰薄板、防潮纸张、电器制造及灰色皮革鞣皮剂,合成防火层板的粘接剂,防水剂的固定剂或硬化剂等,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3)上下游产业链:上游产业链为生产主要的组成原材料的尿素、液氨和辅助原料,和产品外包装材料;下游产业链应用领域主要为木材、涂料、塑料、纺织等领域。
(1)基本的产品及用途:硝酸铵,简称硝铵。硝铵是一种高效含氮固体化肥,其中氮以硝态氮和铵态氮两种形式存在。纯硝铵含氮量35%。植物吸收铵态氮中的氮较为缓慢,而吸收硝态氮中的氮相当迅速,因硝铵易溶于水,施入土壤后,其中的铵态氮被土壤中的胶体吸附,在硝化作用的微生物影响下,逐渐氧化成硝态氮而被植物吸收。因此硝铵是许多氮肥中酸性极小的肥料,适合在不同土质的土壤中使用,硝铵中含氮物质被吸收后,不会在土壤中残存有损土壤的物质。只要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得当,很快就能从农作物的形态上表现出效果来。从影响产量的农业化学性看,硝铵对各种土壤的肥效都很高,可作为水浇地和旱田的追肥,特别是对棉花的生产,其肥效更高,是较为理想的氮肥之一。硝酸铵也可作工业用和军用炸药,并可用于杀虫剂、冷冻剂、氧化氮吸收剂,制造笑气、烟火。
报告期内,公司生产液体硝铵24.49万吨,销售硝铵产品(可供销售部分)15.87万吨、其余做硝基复肥原料。
(2)基本的产品工艺流程:由稀硝酸装置送来的浓度约55%、温度约40℃、压力约0.45MPa(A)的硝酸经流量调节后进入中和器。由三胺装置的三胺尾气,温度约160℃,压力约0.4MPa(A),尾气主要由30.55%vol的CO2、69.45%vol的NH3组成,经过三胺尾气过滤器过滤后,流量和硝酸流量比例调节后送入中和器。此外,本装置设置了备用液氨蒸发系统(当三胺尾气量突发不足时,用液氨蒸发系统补充氨,确保中和器PH值;三胺装置停车,在三胺尾气管道加入适当二氧化碳后,亦可启用液氨蒸发系统维持生产):来自界外的液氨经液氨过滤器进入循环水氨冷器,与循环冷却水进行换热,汽化后的气氨经气氨过滤器除去夹带的液滴后,去气氨过热器预热以后,经和硝酸流量按比例调节后与补充在三胺尾气管道中的二氧化碳一起进入中和器;在二氧化碳搅动下快速中和反应,生成气液混合物,其中硝酸铵在中和器内存量不超过同规模加压工艺在中和器中的存量。中和器上部分离器出来的约78%wt的硝铵液,靠重力自流进入中和液槽,与来自稀硝酸装置预热后的气氨,将中和液槽中硝铵液pH值调至2-5后,经中和液泵送到闪蒸槽,闪蒸后,进入硝铵装置一段系统。进入闪蒸槽的78%wt硝铵溶液在0.03MPa(A)压力下闪蒸后,约80%wt硝铵液靠位差进入降膜式一段蒸发器,一段蒸发器操作压力为0.03MPa(A),操作温度132℃,溶液在此被浓缩至93%wt。经过浓缩后的硝铵溶液进入硝铵溶液槽,经过硝铵溶液泵将硝铵溶液送往复合肥装置、或液体硝酸铵充装站。
上游产业链:硝酸的生成原料是氨和硝酸,上游产业链,需要在合适的地方选址建设适合园区生产的合成氨和硝酸装置。
下游产业链:硝铵作为一种含氮量35%的氮肥,可以用做农作物的底肥和追肥使用。根据法律规定,任何硝铵产品不能在市面上流通。目前能在市面上流通的硝铵产品,多数均为添加防爆剂的硝基复合肥。
硝铵除了主要作为农业上的化学肥料外,在国防上还可作为常规炸药的主要的组成原材料,用于炮弹、手榴弹的火药就是由80%的硝铵和20%的TNT组成。液体硝酸铵溶液或经过真空冷却后生成的结晶硝酸铵,均可作为硝酸钾、火工产品原料。硝铵与尿素混合,生产硝酸铵-尿素溶液。因硝铵产品的特殊性,与尿素混合后,不仅溶液的含氮量增加,还可降低硝铵的爆炸性。因硝铵-尿素混合物为液体状态,便于管道运输和施用。硝铵溶液送至充装站经过充装后,液体硝铵销售给硝酸钾企业,同时结晶硝铵也可销售给硝酸钾企业,用来生产硝酸钾复合肥。
(4)主要经营模式:硝酸铵产品作为国家管控的危险化学品,不管是生产、买卖、运输、储存,均需取得符合国家许可的证书后,方可从事硝酸铵的生产、储存和流通,故需要专项销售。本公司硝酸铵分成三部分,其中部分作为本公司硝基复肥原料,部分液体产品、结晶硝酸铵销售用于硝酸钾、军工产品原料。
(1)基本的产品及用途:天然气是在气田中自然开采出来的可燃气体,主要由甲烷构成。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简称LNG)是天然气经压缩、冷却至其沸点(-161.5℃)温度后变成液体,无色、无味、无毒且无腐蚀性,其体积约为同量气态天然气体积的 1/625,液化天然气的质量仅为同体积水的45%左右,可以大幅度节约储运空间,且具有热值大、性能高等特点,被公认是地球上最清洁、高效的化石能源。通常液化天然气储存在-161.5摄氏度、0.1MPa左右的低温储存罐内,用专用船或油罐车运输,使用时重新气化。公司目前拥有日处理100万方天然气的液化天然气生产能力。报告期内,公司生产LNG23.22万吨,销售23.70万吨。
具体描述:原料天然气增压并脱除固体杂质后,进行二氧化碳、硫化氢、水等杂质脱除,再进入深冷液化工段,最终天然气被液化进入液化天然气储罐,通过槽车外运销售。
(3)上下游产业链:上游为原料天然气供应企业,下游主要以LNG加气站、工业燃气、民用燃气等以天然气作为能源的行业。
(4)主要经营模式:采取以产定销的方式,将气态天然气液化后运输至消费市场,通过发掘客户的真实需求和拓展销售经营渠道等方式,开发可盈利的目标消费市场。
(1)基本的产品及用途:公司包装板块基本的产品有塑料编织袋、重载膜(FFS膜)、PE膜以及注塑托盘、塑料容器,塑料编织袋主要使用在在化工、食品、饲料等行业,重载膜(FFS膜)大多数都用在石化行业,PE膜大多数都用在食品、日用品行业,塑料容器及注塑托盘大多数都用在物流运输及液体包装。报告期内,公司塑料包装制品产量0.83万吨,销量0.82万吨(含贸易)。
挤出拉丝:混合料经挤出机在230℃以上混炼,经螺杆挤出成平膜,挤出的平膜经过分丝、拉伸、回缩、收卷成丝锭。
上料系统:该系统将原料颗粒从存储斗传送到挤出机的料斗中并保持制造工艺的连续性。
重力计控制管理系统(GCS):实时监控原料的消耗情况(流动质量,kg/m)并与牵引速度相比较(m/min)。一旦实际的公称重量与设定值发生偏差,GCS系统将修正参数使之与设定值相符合。
挤出:采用最新数控技术能对设备做完全诊断和工艺参数设定。精确的冷却水温度控制保证稳定的输出,并避免压力波动。料筒和螺杆按用户的原料进行专门设计,使得产量更高,并具有极好的塑化均匀性和精确的熔体温度。高效的控制管理系统优化了挤出工艺,因此能节约原料以及其它资源。
吹膜:所有吹膜模头采用计算机进行熔体流动通道以及流体流变模拟优化设计;可以实现熔体敏感性与树脂变性和流动之间的平衡。
冷却:IBC系统可以实现膜泡尺寸的精确调节,特别保证宽度的范围和薄膜厚度精确的均匀性。内外膜泡冷却的结合,在折叠架和水冷却的辊夹之间附加的冷却构件使得冷却得到优化,平膜质量极高,生产线高度最小。
牵引:辊夹和夹膜板一道工作,确保在膜的全幅宽内无任何皱折。夹模板电气化驱动,使得调节十分容易。采用水平膜摆动器,可以保证质量并避免膜起皱和膜横向移动。
上料系统:该系统将原料颗粒从存储斗传送到挤出机的料斗中并保持制造工艺的连续性。
重力计控制系统(GCS):实时监控原料的消耗情况(流动质量,kg/m)并与牵引速度相比较(m/min)。一旦实际的公称重量与设定值发生偏差,GCS系统将修正参数使之与设定值相符合。
挤出:采用最新数控技术可以对设备进行完全诊断和工艺参数设定。精确的冷却水温度控制保证稳定的输出,并避免压力波动。料筒和螺杆按用户的原料进行专门设计,使得产量更高,并具有极好的塑化均匀性和精确的熔体温度。高效的控制系统优化了挤出工艺,因此能节约原料以及其它资源。
吹膜:所有吹膜模头采用计算机进行熔体流动通道以及流体流变模拟优化设计;能轻松实现熔体敏感性与树脂变性和流动之间的平衡。
冷却:IBC系统能实现膜泡尺寸的精确调节,特别保证宽度的范围和薄膜厚度精确的均匀性。内外膜泡冷却的结合,在折叠架和水冷却的辊夹之间附加的冷却构件使得冷却得到优化,平膜质量极高,生产线高度最小。
牵引:辊夹和夹膜板一道工作,确保在膜的全幅宽内无任何皱折。夹模板电气化驱动,使得调节十分容易。采用水平膜摆动器,能够保证质量并避免膜起皱和膜横向移动。
中空吹塑:由挤出机挤出原料,垂挂于型腔中;当下垂的型坯达到合格长度后合模,并靠模具的切口将型坯切断,再由模具分型面的小孔吹入压缩空气,使型坯吹胀紧贴模壁而成型。
加热塑化:各组分原料经螺杆加热、塑化均匀,通过过滤装置进入静态混合器中按比例混合;
流延冷却:通过T型结构成型模头挤出,呈片状流延至平稳旋转的冷却辊筒的辊面上,膜片在冷却辊筒上经冷却降温定型,然后经过辅助冷却辊进一步降温;
电晕处理:利用高频率高电压在被处理的塑料表面电晕放电(高频交流电压高达5000~15000V/㎡),产生低温等离子体,使塑料表面产生游离基反应而使聚合物发生交联,进而将被处理的表面分子氧化和极化,离子电击侵蚀表面,表面变粗糙以致增加承印物表面的附着能力。
塑料编织袋:上游为化工原料生产企业,下游为化工产品、粮食、饲料、水泥等行业。
重载膜(FFS膜):上游为化工原料生产企业,下游为烯烃原料生产企业,其它化工固体产品,肥料生产企业。PE膜:上游为化工原料生产企业,下游为食品包装袋制作企业。
注塑托盘:上游为化工原料生产企业,下游为化工产品、粮食、饲料、电子科技类产品等企业。
cpp膜:上游为化工原料生产企业,下游为食品包装袋制作、日用品制作企业。
(4)主要经营模式:采取订单式生产,通过市场拓展、商务谈判或项目投标确定客户单位。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价值引领、价值创造、价值提升”为导向,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狠抓管理提升和攻坚创效,牢牢把握化肥、化工景气度持续提升机遇,精心组织生产经营,持续深化内部改革,运营质量逐步增强,产业体系一直在优化,项目建设齐头并进,高水平发展迈上新台阶。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9.10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2亿元,同比上年增长9.34%,业绩变动情况合乎行业发展状况。
(1)持续筑牢安全屏障,安全态势总体平稳。树牢红线意识,从始至终坚持“严深细实恒”工作作风,不断强化HSE工作。一是培训体系再健全。创新培训考核方式,推行“班组每日一问、车间每周一训、单位每旬一考”培训模式,开展特殊作业安全知识培训、知识竞赛、技能竞赛系列活动和全员《安全生产法》知识考试,持续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二是风险管控再深入。开展安全帮扶和集中安全诊断活动,对各生产单位做全方位安全诊断、安全检查和考核评价。评审“我为安全做诊断”项目3679项,严格特殊作业票证检查,进一步规范特殊作业行为,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三是严抓严管再发力。设立安全生产曝光台,严格安全记分考核和HSE目标责任考核,表彰安全生产“零”事故。
(2)推动产业优化提质,发展后劲慢慢地加强。围绕“两极、三基、六协同”发展格局,优化产业体系,推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一是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推进高分子产业园项目建设,首台国产CPP流延膜生产线投料开车。全力推进高性能油田助剂项目建设,按照“智能化、自动化、规模化”要求,全面落实生产准备工作。加快推进二分厂土地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美丰景泰苑项目客户接待中心亮相,满足销售蓄客拓客需求。二是科学技术创新跑出“加速度”。着力肥料产业提质增效,完成农业技术研究中心、温室大棚试验基地等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南部柑橘科技小院、湄潭茶叶科技小院全面建成,沐川茶叶科技小院揭牌成立。持续深化与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研发合作,开发上市柑橘专用肥、茶叶专用肥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套餐肥,研发蔬菜、猕猴桃、花椒等作物专用肥配方6个,研发N26、稳定性尿素等新产品8个,硅肥、土壤调理剂研发进入中试阶段,实现产品多元化,提升产品附加值。着力包材产业提档升级,完成FFS膜印刷用水性油墨、手帕膜等7项新品开发并上市销售;立项RCPP高温蒸煮膜、CPP复合膜等6个产品研制项目,其中3个实现批量生产。加大成果保护力度,全年新增授权专利6项,制定区域标准5项、企业标准6项,取得著作权登记10项。(3)落实深化改革行动,内生动力充分激发。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痛点难点,持续推进深化改革,不断的提高内生动力。一是机构优化改革实现新突破。优化调整机关部门、直属单位职能职责,发挥定位功能及管理职能,进一步厘清股份公司与分(子)公司管理界面,促进组织效能提升。二是复合肥一体化形成新机制。实施农资公司和复合肥公司一体化管理,构建“产供销研一体化”运营机制,成立四川美丰复合肥产业一体化党工委,构建以市场为中心的快速反应机制,突出复合肥产业链整体效益,实现产供销研有效协同。三是三项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制定下发《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指导意见》,深入推动干部人事、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建立两级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完善干部退出机制,推行全员绩效考核,着力打造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4)加强内部规范治理,运营效率持续提升。一是生产组织增产增效。加强供气沟通协调,全力保障气源供应。报告期内,化肥分公司负荷饱满率85%,实现月产最高 5.6万吨,创装置现有产能历史新纪录。科技公司负荷饱满率94.8%,优化调整三聚氰胺装置运行参数,年产量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双瑞公司负荷饱满率 95.9%,LNG年产量再创新高,吨LNG耗电创历史新低。二是公司治理规范高效。严格规范“三会”议事决策程序,圆满完成董(监)事会换届工作,修订印发《党委会议事规则》《“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细则》,建立党委会研究决定事项、党委前置研究讨论事项“两张清单”,厘清公司党委与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治理主体权责边界。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中石化集团专项部署,推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专项行动,编制上报《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三是经营管理全方面提升。持续完善制度体系,“立、改”制度46个,修订《内部控制手册(2022版)》,完善绩效评价机制,推行“一企一策”考核。
(5)深化拓展市场营销,扩销增量成效显著。深耕市场营销,打好营销攻坚战。复合肥产业一体化优化调整市场区域,将全国划分为4大市场、2个单列区域;以科技小院为支撑,提升农化服务能力,持续加强示范田建设,全国6个市场区域共建设试验示范田55块,涉及作物 20余种,服务种植培养面积超1万亩。加蓝公司全力拓展市场,年内新增经销商客户105家。推进智能加注机模式,抢占终端市场。截至报告期末,全国区域共铺设智能加注站2967座(其中,年内新增智能加注站657座)。双瑞公司与贵州石油签署加气站合作协议,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积极拓展LNG销售终端市场。高分子公司加强CPP商品市场布局,重点培育膜材客户群。和泽公司与优质客户签订年度合作协议,不断的提高销量,实现产销平衡。美丰梅塞尔回收利用二氧化碳尾气7.9万吨,完成钢瓶充装销量6.7万瓶,创历史新高。
(6)着力抓好党的建设,引领保障更加凸显。一是党的领导更坚定。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贯学习,邀请专家授课,红色基地研学,开展专题党课。完善“一岗双责”制度,选强配齐党委领导班子。深挖党建工作特色,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双融双促,开展干部作风建设专项提升活动。二是监督保障更有效。紧盯用权履责、选人用人、制度执行、纪律教育等重点环节,加强经常性纪法宣教和警示教育,采用多种形式讲党史、讲法规、讲案例,深入推动“清白人生美、干净事业丰”廉洁文化建设。三是文化建设更多元。全方面推进“尽善尽美、丰己达人”文化理念宣贯践行,持续抓好“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精心推出“机关大讲堂”,实现“线)”同频共振,“课堂内外”同步推进。积极开展乡村振兴、教育帮扶工作,四川美丰教育基金会向贫困学校捐资 53万元,向射洪市仁和镇、东岳镇、潼射镇,中江县万福镇,沐川县白凤村等捐肥 30余吨。四是品宣成效更有力。形象展厅升级完成,新闻网站全新上线,“海报图集队”深耕创意,“报网刊微视音”融媒格局日臻成熟,公司形象有效提升,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
报告期,因俄乌冲突等因素导致全球化肥紧缺、价格持续上涨;尤其进入传统春种春管的重要阶段,化肥用量大,价格持续上涨明显,磷酸一铵、钾肥长时间处于缺货状态。进入下半年,在全球大宗商品的价值持续下跌的背景下,国内受下游需求减弱及原材料价格下滑等因素影响,市场交投气氛降低,前期高成本的产成品销售压力较大,市场信心下降,价格大大下跌。在国家保供稳价的宏观政策调控下,当前国内化肥供应相对充足,供需面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设备故障:化肥分公司7月因设备故障装置紧急停车3次,共影响尿素产量3700吨;科技公司5月、12月因设备故障部分装置停车各1次,共影响三胺产量1197吨、硝铵产量3565吨。
高温限电:8月受四川省工业公司让电于民限电影响,化肥分公司、高分子材料公司于8月15日停产,8月26日~30日逐步恢复生产,共影响尿素产量约3万吨、塑料制品产量约420吨。
1.主要产品品种类型。公司主要经营尿素、复合肥等产品,适用于大田类粮食作物及各种经济作物,丰富的产品组合,可适用于沟施、条施、冲施、滴灌等多种施肥方式。
2.竞争优势。(1)尿素产品。通过长期以来对产品的质量精益求精的追求,不断的提高工艺品质,相关生产的基本工艺技术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产品凭借其颗粒圆润、光泽度高、无粉尘、低缩二脲等特点,数十年来坚持维护各级代理商的销售经营渠道,以优质的产品的质量加上完善的市场配套服务,深受广大农户及合作伙伴的喜爱;(2)复合肥产品。利用自身拥有的尿素、硝酸铵产能优势,通过引进国际领先的荷兰荷丰技术及装备,形成具有30万吨尿基喷浆复合肥和45万吨硝硫基高塔复合肥的产业体系,产品具有养分全,含量高,肥效长,溶解快,易吸收,利用率高等特点。通过逐渐完备产品体系化建设,现已形成以美丰比利夫、美源、青藤、美丰美、美丰根、美丰黄金3+、美丰福瑞得等品牌为代表的系列复合肥产品。根据作物对养分需求的研究,开发出缓控释类复合肥、功能性复合肥、水溶性复合肥等满足作物不同时期需求的产品。为适应不一样特色作物需求,与国内知名的科研院所及企业一同研发出多种特色作物专用配方复合肥,利用自身产能优势,研发出对标国际一流复合肥产品的美丰美雅系列复合肥。美丰复合肥产品秉承四川美丰一贯对产品质量的追求,多年来以每一粒复合肥都养分充足的理念,凭借稳定的质量,深受广大农户及合作伙伴的喜爱。
3.营销方式。公司本着深耕市场、服务市场的销售理念,在全国建立了21个销售分支机构,采用直销与分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产品营销售卖范围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
4.销售淡季生产能力的安排。销售淡季时,公司基本的产品按照生产计划正常生产,部分装置结合运作情况利用淡季进行生产设备保养检修、触媒更换、小范围技改和生产线的调整规范,实现节能降耗。
(一)产业布局合理,产品类别丰富。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以肥为主,肥化并举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建有天然气制合成氨、尿素、车用尿素、三聚氰胺、尿基复合肥产业链,以及天然气制合成氨、硝酸、硝酸铵、硝基复合肥、液体二氧化碳产业链,产品从之前单一的普通农用尿素延伸到农用增值尿素、车用尿素、转鼓喷浆尿基复合肥、高塔熔融硝基复合肥、三聚氰胺、硝酸、液体硝铵、工业二氧化碳、食品级二氧化碳等产品,可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二)工艺技术先进,广受行业认可。公司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研发出多项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装置工艺和生产技术。开发的气头大型合成氨/尿素装置能量优化技术,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开发的转鼓喷浆聚合法复合肥生产的基本工艺,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与中国五环公司合作开发的高效合成、低能耗尿素工艺技术,获氮肥、甲醇行业技术进步一等奖;独创的高塔大颗粒尿素造粒技术,产品粒大、均匀、缓释,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参与开发的“海藻酸增值肥料系列标准研制及应用”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开发的三胺、硝铵、液体二氧化碳联产技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研发的车用尿素产品生产的基本工艺,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独创的高强度、高韧性多层共挤重载膜袋配方技术,填补我们国家包装行业在高端包装领域空白。截至报告期末,企业具有国家授权有效专利共47件,其中发明专利21件、实用新型专利20件、外观设计6件;取得14项著作权登记;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0项。
(三)营销网络健全,客户关系稳固。经过多年市场拓展,公司已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建立营销网络,与众多有名的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积累了一大批忠诚于公司的客户群体。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的客户群体超过2300家,其中活跃核心客户近800家。健全的渠道、优质的客户以及长期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公司产品扩大市场销售增添了活力。(四)产品质量过硬,品牌价值集聚。公司以“价值引领、价值创造、价值提升”为导向,持续实施品牌战略,从始至终坚持以过硬质量赢得市场、诚信经营拓展市场、高效服务巩固市场。“美丰”品牌先后荣获“中国品牌影响力100强”“中国品牌价值500强”“中国化工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中国品牌建设十大杰出企业”“中国尿素市场产品质量用户满意第一品牌”“中国农资行业最具价值品牌”“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等称号,上榜“中国化工500强企业”“四川100强企业”“中国化肥100强企业”;复合肥产品取得“环保生态肥料”认证;车用尿素产品通过欧盟市场准入的REACH认证、国际汽车行业的技术规范ISO/TS16949认证、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的AdBlue认证、中国内燃机协会的CGT认证,并上榜“四川制造好产品”名单,参与国家标准制定;主导多层共挤重载膜袋包装产品行业标准制定。
报告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公司坚持“价值引领、价值创造、价值提升”导向,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狠抓管理提升和攻坚创效,牢牢把握化肥、化工景气度持续提升机遇,积极应对原材料以及产品价格波动等风险挑战,精心组织生产经营,持续深化内部改革,运营质量逐步增强,产业体系一直在优化,项目建设齐头并进,高水平发展迈上新台阶。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主要营业产品销量、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等指标继续保持同比增长,主要营业产品尿素销量约 36.27万吨,同比增长 1.48%,实现出售的收益 9.32亿元,同比增长 16.27%;复合肥销量约 32.76万吨,同比增长7.55%,实现出售的收益 9.94亿元,同比增长31.97%;三聚氰胺销量约 5.26万吨,同比增长1.35%,实现出售的收益 3.91亿元,同比下降24.78%;LNG销量约23.70万吨,同比增长8.17%,实现出售的收益13.43亿元,同比增长36.23%;车用尿素销量约 21.98万吨,同比下降 10.29%,实现出售的收益 5.42亿元,同比增长15.70%;硝铵销量约15.87万吨,同比下降4.97%,实现出售的收益3.60亿元,同比增长20.02%。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10亿元,同比增长20.0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2亿元,同比增长9.34%。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公司“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关键之年,公司将坚持价值理念,围绕三条主线,聚力八大重点,统筹各项工作,推动公司高水平发展再上新台阶。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从始至终坚持“价值引领、价值创造、价值提升”理念,紧紧围绕“强管理、抓项目、保效益”主线,聚力“产业提档升级、企业深化改革、管理强化提升、科学技术研发创新、风险防范管控、人才队伍建设、市场营销拓展、党建深层次地融合”八大重点,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推动公司高水平发展再上新台阶。
特别提示:该利润目标并不代表公司对2023年度的盈利预测,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1.聚力产业提档升级,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跨越。一是统筹抓好高性能油田助剂项目。加快装置达标达产,加大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高端技术人才合作,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成为国内优质油田助剂技术服务商,将油田助剂项目打造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加快建设高分子产业园。加快园区建设,提前准备配方,抓好员工技能培训,强化市场营销布局,锁定目标客户,确保产业园按期实现达标达产达销达效。三是有序推动美丰景泰苑房地产项目。加快项目进度,严格成本控制,注重项目品质,强化市场营销。四是全力推进井口气试采回收项目。紧盯目标,聚焦重点,全力推动工程建设并投产见效。
2.聚力企业深化改革,激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活力。一是深化复合肥产业一体化改革。持续优化体制机制,推进生产、销售、机关三大板块深化改革,优化机构和人员配置,加强产供销研统筹性、协调性,充分的发挥一体化各业务端合力,实现公司整体效益最大化。精准把握复合肥产业高质量发展定位,研究制订2023~2025年复合肥发展规划,为公司发展贡献复合肥产业力量。二是推动高分子公司市场化改革。优化高分子公司机构和业务流程,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管理上的水准;抓好原料供应、配方研发、产品优化和市场销售。三是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健全管理人员选聘、考核、奖惩和退出机制,建立以“三定”管理为基础、契约管理为方式、绩效考核为手段的市场化用工机制,畅通进出渠道,健全完善与公司发展阶段相适应、行业薪酬相匹配、企业效益相关联,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收入能增能减机制,实行全员绩效考核,让效益、价值、贡献导向更加明确,激励约束机制更健全,进一步激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内生动力。
3.聚力管理强化提升,赋能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一是将2023年确定为公司的“管理强化年”。在全公司层面开展“我为管理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引导鼓励广大干部员工为公司发展建言献策,热情参加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开展总部和分(子)公司两级机关“管理能力提升”专项活动,共同发挥参谋决策、监督推动、模范表率、桥梁纽带作用,打造管理规范、优质高效、活力迸发、风险可控的美丰特色管理模式。二是优化经营管理助力提质增效。建立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社会化服务的内部市场体系。围绕“一企一策”,结合“一利五率”,进一步调整优化绩效评价体系。推进财务中台搭建,实现覆盖全业务场景的业务财务一体化架构,推进财务职能向战略决策型、经营分析型、价值创造型转型。三是优化生产运行助力增产降耗。加强能源沟通协调,优化开机模式和产品结构,深挖降本潜力,实现节能降耗增效。加强特定种类设备管理,抓好设备预防性检维修,全力抓好生产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紧跟国家政策,完善碳减排方案,持续推进节能减碳。4.聚力科学技术研发创新,积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动能。一是着力肥料新产品研制。充分的发挥新建科研平台作用,紧盯肥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大力开展肥料新产品研制和上市推广力度,实现技术转化落地。二是推进肥料产品优化升级。利用农业技术研究中心平台,深入研究现有肥料产品养分释放特性,优化升级产品配方。三是广泛开展试验示范。充分的发挥科技小院在技术推广、宣传展示、辐射带动等方面的影响和纽带作用,在小院周边开展作物试验示范,为当地种植户提供农技服务和技术培养和训练,展示公司产品肥效,提升品牌影响力。四是大力实施装置技术更新换代。探寻新技术,查漏补缺,提高装置运行可靠度,降低消耗,实现装置长周期高质量运行,推进现有装置技术进步。五是着力创新驱动。走自主创新之路,解决人财物产供销等环节“卡脖子”弊端,开辟制胜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引领公司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5.聚力风险防范管控,构建高质量发展新保障。一是抓好安全风险管理。开展“查漏洞、补短板、添措施”安全活动,深化双重预防管理机制,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安全风险可防可控;持续开展内部“集中安全诊断”活动,通过专题培训、安全和技能考试、安全交流、三盲演练、安全诊断、检查、考核等一系列活动,同时启动与同行联合集中安全诊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本质安全水平提升;通过“班组每日一问、车间每周一训、单位每旬一考”方式,严格落实员工教育培训,提升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推行特殊作业现场演练,模拟特殊作业全过程,规范作业行为,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严控特殊作业安全风险;发挥安全生产曝光台震慑警示作用,严处违章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加强环保设施运行监督管理,规范危废管理及处置,严控环保风险。二是加强经营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各类风险管控体系和动态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重要子企业和重点业务管控;推进资金运营管理高效安全,严格资金计划和使用管理,落实责任划分,切实提升资金风险管控水平。三是防范重律风险。抓好工程建设、产品质量、市场推广、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合规化管理,防范出现重大诉讼纠纷,切实维护企业利益。
6.聚力人才队伍建设,厚植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优势。一是抓好两级班子建设。实行两级经理层成员任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