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自行在酒鬼酒实际控制人中糖集团的子公司北京中糖酒类有限公司购买了多瓶438元/瓶的酒鬼酒,送到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检测。检测报告显示,酒鬼酒中共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其中,酒鬼酒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为1.08mg/kg。2011年6月卫生部签发的551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官员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规定DBP的最大残留量为0.3mg/kg,酒鬼酒中塑化剂DBP超标达260%。【详细】
酒鬼酒副总经理范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首先,目前还不能确定媒体送检的就是酒鬼酒,而且作出检测的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商业检测机构,其检测标准、检测手段不具权威性。第二,白酒行业检验的国家标准里,没有塑化剂检验这一项,因此也就不存在所谓超标2.6倍的问题。由于国家检测没有这方面的要求,酒鬼酒公司也不具备塑化剂检验的手段。公司昨日已取样送至国家权威检测部门检测。第三,酒鬼酒生产仍使用传统工艺,包括酒鬼酒在内的整个白酒行业,酿酒过程中都不需要添加任何塑化剂产品来多酿酒、酿好酒,没有利益驱动。
作为检测报告的提供方,上海天祥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进一步核实中,如有情况会第一时间告知媒体。【详细】
尽管引发“塑化剂风波”,但酒鬼酒在上海的销量暂时未受影响。 记者走访了上海几家大型超市和小型烟酒店,发现酒鬼酒各品种的销售均未受到大的波动。一家超市的营业员称,酒鬼酒属于中档酒,平时销量并不多,“没看出有什么变化。”
李耳在报道中引述卫生部一位负责人的话称,目前尚无证据表明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对人类具有致癌性,而DEH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其摄入量。【详细】
报告显示,在送检的酒鬼酒中,共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酒鬼酒中的塑化剂DBP超标达260%”。
8月20日该协会在《关于白酒产品塑化剂有关问题的说明》曾指出,全国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分,最高2.32 mg/kg,最低0.495 mg/kg,平均0.537 mg/kg。时隔3个月,该协会又否认白酒产品塑化剂超标,前后矛盾的暧昧态度令人徒生疑虑。
21世纪网络消息前天指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倍多,连续两天停牌的酒鬼酒还未发布澄清公告,但是该公司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该网站报道在超标指标上前后反复改变。目前,北京市场上酒鬼酒仍在正常销售。
根据2011年6月卫生部签发的551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官员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这份文件规定DBP的最大残留量为0.3㎎/㎏。按照这个标准,白酒产品中的塑化剂成份,最高为卫生部规定单位最大含量的8倍左右,最低超过卫生部规定的单位最高含量的1.7倍,平均约为卫生部规定单位最大含量的2倍。
该人士亦向21世纪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白酒含塑化剂是普遍现象,并没有公认的国家标准,卫生部的标准并不是公认的行业标准;其次,白酒的塑化剂含量,对人体是否有副作用,还需要请国家级的专家鉴定,而且目前来看,国外有些烈酒,其塑化剂含量比国内白酒要高,因此不宜对国内白酒行业匆忙下定论。【详细】
此次酒鬼酒塑化剂事件是由21世纪网19日率先报道。该报道称,检测报告显示,酒鬼酒中共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其中,酒鬼酒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为1.08㎎/㎏。报道称,根据2011年6月卫生部签发的551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官员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中的规定,DBP的最大残留量为0.3㎎/㎏,也就是说酒鬼酒DBP超标高达260%。该网站报道中的原文还引用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教授孙璐西的话,称塑化剂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
尽管酒鬼酒至此尚未正式发布公告,但是该公司有关负责人昨天向记者表示,该网站报道有自相矛盾之处,“该网站19日的检测数据的DBP超量已经堂而皇之地改成了DEHP”。记者昨天对比该网站19日和20日的截屏发现,该网站列出的检测是DBP超标260%;而昨天上午变成了“DEHP”,但昨天下午,又改成了“DBP”。 【详细】
针对媒体报道称“酒鬼酒涉嫌塑化剂超标260%”,酒鬼酒公司相关负责人昨日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公司已经和报道这一事件的媒体——21世纪网进行了沟通,目前还不能确定媒体送检的就是酒鬼酒公司的产品,而且做出检测的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权威性也存疑。
“白酒行业检验的国家标准里,没有塑化剂检验这一项,国家检测也没有这方面的要求,作为企业,我们此前也没有进行过塑化剂的检验。”该负责人指出,“媒体报道后,现在公司已经积极将产品送至权威检测部门进行塑化剂检测。”此外,该负责人指出,酒鬼酒生产仍使用传统工艺,包括酒鬼酒在内的整个白酒行业,酿酒过程中都不需要添加任何塑化剂产品来多酿酒、酿好酒,没有利益驱动。【详细】
早在去年6月,中国酒协就已获知白酒普遍含有塑化剂,但却未将相关情况公之于众。如果报道属实,则意味着发现白酒普遍存在塑化剂后的17个月内,酒业协会没有任何作为。截至目前,我国在白酒行业塑化剂残留方面并没有一个正式的、硬性的规定。
去年塑化剂风波就曾在台湾地区酿成一次重大的食品安全危机,以至于当地民众闻“塑”色变。时隔一年多,塑化剂竟然在大陆白酒行业又掀起了一次安全危机。台湾“塑化剂”风波导致的食品安全危机给我们的警示并不小,可惜我们没能有效地吸取教训并转化为行动,这值得好好反思。
酒鬼酒的“塑化剂丑闻”,已经超出酒鬼酒自身,成为一场潜在的食品安全公共事件。在此关键时刻,政府监管部门需要给出一个权威说法。在公众对其他白酒也产生类似疑问的情况下,还需要对其他白酒企业可能产生塑化剂超标的环节进行追踪监管,尽早给出科学和权威的结论。
去年,台湾地区爆发过大面积的塑化剂风波,几乎所有台湾主要食品厂商都牵涉其中。事后,卫生部紧急将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可能用于食品的非食用物质“黑名单”,并已明确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可惜,相关部门似乎并未对此进行大规模检测,或者仅仅只是检测而未将结果公布。
如果不是这次风波,公众或许永远不会知道,去年6月台湾地区塑化剂事件后,酒业协会随即对全国白酒产品塑化剂残留含量作了大量调研,结果是“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分”。可是,酒业协会并未及时对社会公开这一检测结果,而只是对内“要求全面查清白酒中的塑化剂产生来源”。这显然是对公众知情权的无视和侵犯。我们不知道,如果不是这次媒体曝光,酒业协会还准备隐瞒公众多久? 【详细】
针对酒鬼酒深陷塑化剂超标风波,中国酒业协会发表声明称,目前,我国白酒标准正在研究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标准限定,某些媒体在缺乏依据的情况下就断言白酒产品塑化剂超标,这种做法是不负责任的行为。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分。其中高档白酒含量较高,低档白酒含量较低。
酒业协会驳斥媒体“在缺乏依据的情况下就断言白酒产品塑化剂超标”不负责任,理由是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标准尚未制定。可问题是,一年多过去了,为什么在卫生部已将塑化剂列入“黑名单”并明确检测方法的情况下,相关标准却始终未能制定出来呢?这个标准究竟该由谁来制定?酒业协会吗?公众还想知道的是,塑化剂之于白酒,究竟是一个能否有的问题,还是一个能有多少的问题?难道白酒中出现塑化剂成分真的不可避免吗?【详细】
检测是保证白酒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检测手段的不完善、检测标准的不健全严重影响着白酒的质量,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提高检测水平和能力,完善检测手段是白酒监管部门刻不容缓的问题。
希望酒类监管部门能够认识到塑化剂给人体带来的危害,真正重视塑化剂问题,从白酒制造源头上加以控制,健全检测体系,完善检测手段,有必要将白酒塑化剂检验列入国家标准。白酒加工企业应当加强自身检测建设,能够真正做到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为了赚钱,置民众的身体于不顾,同时要积极培训员工,提高人员素质,尽最大可能减少白酒在各上环节上安全问题的出现。【详细】
虽然现在公众还不知这次酒鬼酒塑化剂事件,是否会与几年前的牛奶行业“三聚氰胺”风波一样,最后发展成为一次白酒行业的整体危机,但显然现在就可以肯定的是,与之前的“三聚氰胺”一样,这次的“塑化剂门”事件同样暴露了现有国内食品安全监管滞后模式的尴尬。
酒类监管部门应认识到塑化剂给人体带来的危害,真正重视塑化剂问题,从白酒制造源头上加以控制,健全检测体系,完善检测手段,有必要将白酒塑化剂检验列入国家标准。白酒加工企业应当加强自身检测建设,能够真正做到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虽然现在公众还不知这次酒鬼酒塑化剂事件,是否会与几年前的牛奶行业“三聚氰胺”风波一样,最后发展成为一次白酒行业的整体危机,但显然现在就可以肯定的是,与之前的“三聚氰胺”一样,这次的“塑化剂门”事件同样暴露了现有国内食品安全监管滞后模式的尴尬。对此国内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该,也必须反省,并要向社会公众作出公开说明的重要问题。